

最近醫藥股的強勢,尤其是資本市場對內地醫療保健相關板塊特別是創新藥物領域的興趣持續升溫,讓人想起2月時科技股的升浪,兩個板塊都是經歷一輪沉寂後大爆發,同樣由個別龍頭領軍,一直蔓延至各細分賽道。如果此時可能就是醫藥股的「DeepSeek時刻」,那這段升浪仍有個別落後股份接力發功。而且在政策面上,生科股也持續迎來重大利好,為這個賽道「火上加油」;因對比4年前的炒作,今輪可能是一段結構性升浪,意味孕育出更多機會。 今年第二季創新藥板塊大漲,一方面是產業經過近十年積累於開始結果,最明顯當然是體現出海愈趨頻繁及國際大會優質臨床數據,同時資金面上歷經四年深度回調之後見底回暖,重新獲得資金青睞。 方正證券報告指出,醫藥行業熱情提升,最大助力來自創新藥商業模式的廣泛認可。龍頭創新藥公司正在逐步扭虧為盈,打破市場對於創新藥公司持續融資燒錢的固有認知,同時商業開發(BD)項目收款也進入常態化兌現階段。業內形容這個現象是中國生物技術的「DeepSeek時刻」,反映中國創新藥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根本性提升。 利好政策不斷 行業趨向成熟,政策端上的推波助瀾也是不可或缺,加速創新藥發展。《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便首次提到支持創新藥發展,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 7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啟動2025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及全新設立的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調整申報工作。此前6月30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進一步完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舉措,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創新藥及產業鏈發展有望持續向好。 利好政策持續出台,有助維持創新藥高景氣,並於板塊內全方位擴散。 升浪蔓延下的機會 行業成熟及政策助推下,自然使創新藥板塊火熱,受惠標的也由PD-1+、減肥藥、潛在BD,到後續二三線創新藥標的全面擴散,以至中藥企業中有創新藥管線的、CRO公司也錄得不錯漲幅。 事實上,過往二三線創新藥公司備受忽視,源自公司商業化進程相對緩慢錄得長年虧損,加上整體行業逆風。如今時移勢易,這些公司不少開始錄得BD收款,個別成功扭虧為盈,例如四環醫藥(00460)、先聲藥業(02096)及李氏大藥廠(00950),更值得留意。 四環醫藥還看今年業績 在以上概念股,四環醫藥近月股價表現最強,自5月中公布旗下非軒竹生物自主研發的CDK4/6抑制劑1類新藥吡洛西利片(軒悅寧)NDA,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為其首個獲批上市的抗腫瘤創新藥,主要用於治療乳腺癌。消息開啟了四環醫藥5月中開啟升浪,近一個月升近2成創下3年新高,同期表現更勝中生製藥(01177)等龍頭。 不過,從2024年的業績來看,仍未擺脫近年低迷業績表現。雖然虧損比起2年前收窄,但核心收入來源仿制藥業務表現不佳,去年收入下跌2成。至於增速快的創新藥業務收入規模仍有限,有待驗證,反而醫美業務增速及規模同樣亮眼,且看能否對今年(2025年)業績構成較大提振。 李氏大藥廠多端增長發力 轉型創新藥取得成績的,還有李氏大藥廠。這家以科研為核心的生物製藥公司,近年轉向發展專利藥及仿製藥後,其業務策略日趨多元化,近來更交出不錯業績表現。 2024年,李氏大藥廠營收同比上升33%,股東應佔溢利9309萬港元,同比急升457.5%,業績增長非常顯著。背後動力主要源自受惠獲納入最新版國家藥品目錄的產品如曲前列尼爾注射液《芮旎爾®》,連同藥品集採計劃的選定產品,例如那曲肝素鈣注射液《立騰菁®》銷售增長,推動銷售收益。 專利藥及仿製藥現已佔去公司收益近6成,收益顯著增長,同時反映公司創科方向正確,有助降本。李氏大藥廠研發方向專注主要治療領域的新藥開發,包括心血管、女性健康、兒科、罕見病、皮膚科及產科等,使研發費用佔收入比例按年持續下降,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值得留意的是,旗下中國腫瘤醫療有限公司(COF)開發的繼索卡佐利單抗注射液《善克鈺®》,用於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子宮頸癌的抗PD-L1抗體,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其聯同及阿達帕林克林黴素凝膠《馥霖安®》)已被納入大部分省份的採購平台目錄,預期會成為未來增長動力,對業績提振值得關注。年內股價表現上也相對落後,或是蓄勢待發之選。 先聲藥業盈收可見度持續提高 先聲藥業則是另一故事。2024年業績報捷,錄得純利7.33億,主要歸因於創新藥收入佔比提升帶來毛利潤的上升。 公司最近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公布蘇維西塔單抗、口服SERD、多款ADC等潛在重磅產品的優異數據。交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基於上述臨床數據,對公司創新藥BD出海潛力,和經POS調整銷售潛力有更樂觀的預期。 最近的利好消息不斷,還包括公司旗下先聲再明與NextCure(NXTC.US) 訂立許可協議授權,潛在收取最高7.45億美元。BD合作持續進帳,加上創新藥持續驅動,盈收可見度持續提高。 該股早前創52周新高後,目前呈三線聚合走勢,且看能否重開新一輪升浪。 下半年板塊業績和估值修復趨勢具確定性 創新藥近期波幅較大,叫市場懷疑是泡沫爆破還是調整過後發力。不過,市場上普遍聲音都認為升浪未完。 中信証劵認為,得益於集採等政策趨勢優化、商業醫療保險推動、AI產業催化賦能等醫藥外部環境的向好,以及在醫藥創新進入收獲期和關稅擾動背景下自主可控趨勢的驅動下,認為下半年醫療健康產業的業績和估值修覆趨勢將較為確定,同時分化也將更加明顯,擁抱創新驅動和國際化+自主可控+院外營銷模式改革將是下半年相對更有確定性的布局方向。 DeepSeek引來中國科技股重估,定價邏輯巨變,反映中國AI模型備受認可;創新藥這波升浪也可說如出一徹,今首季中國藥企更多參與併購與授權交易總值,已佔去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正反映中國創新藥備受海外認可。接下來半年整體業績或更上一層樓,對行業估值有進一步支撐,畢竟龍頭股已率先水漲船高下,下半年正可能二三線公司接力的時間,不得不察。 作者:腓力